“四馆一中心”现在只能称之为“四馆”,规划图中最高大的行政中心迟迟不能开工,但不影响这四座两两连体对立的建筑成为湍北新区的核心和地标,随着多部门进驻东北侧的行政服务中心(大厅),这个地方在邓州人日常生活中将会变的越来越重要。 建成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农行大厦,最上层为钟楼,实用层数为16层,是邓州第一座超过10层的现代建筑(福胜寺塔宋代为十三层),而且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还是本市的最高建筑,她是改革开放后邓州最闪亮的城市地标。在她之后又出现工商银行大楼、农信社大楼、中国银行大楼、良友大厦(已拆)等十层左右的建筑,为刚刚撤县建市的邓州装点了城市门面。农行大厦见证了“邓老大”在农业经济时代那一抹闪亮的余晖,不知道她还能否在工业经济、网络信息时代里见证江河日下的“邓老大”重新启航。 这是邓州第一座真正意义的横跨湍河的城市桥梁,她以桥身三个巨大的拱形而得名。打开搜索引擎,名为“彩虹”的桥铺天盖地,但邓州人仍然可以轻而易举在众多彩虹桥照片中找到她,除了因为有别于众的桥身造型外,还在于她是开启了邓州地跨湍河两岸发展序幕的城市地标。 虽然半个世纪来容颜如一的她已经破败不堪了,虽然她在高铁“”的影响下停靠车次越来越少了。但她仍然是很多归心似箭的穰原儿女们心目中回家的终点站,对于我们来说,旅途中最美妙的声音莫过于列车广播员那一声:“邓州站就要到了!” 一茬又一茬的莘莘学子们从这里踏上了求学之路,走进大城市里的高等学府;一批又一批怀揣人生梦想的年轻人将这里作为起点,启程奔向自己崭新的人生之路;一个又一个肩负家庭希望的顶梁柱,带着企盼从这里出去,满载着收获回到这里。 我们盼望邓州火车站改造能快点开始,让这个两根铁轨之上叫做“家乡”的地标重新亮起来、美起来,更好的为出去的、回来的人们遮风挡雨。 穰 城大桥是邓州唯一的钢索斜拉桥,也是邓州最富现代气息的桥梁和城市地标,是沟通邓州主城区与湍北新区的重要枢纽,以及城市向北拓展的咽喉。 金文“邓”字主塔造形和上承“甘露”、下纳“地气”的陶豆,赋予了她独特的文化内涵。独塔双索面钢箱梁的斜拉桥身、六向引桥、侧挂人行道不但构成了穰城大桥的酷炫造型,也开启了邓州公路立体交通方式。 砖城西墙的复建,让“三省雄关”的风采重现于世。巍峨的平成门从轮廓初显时,就成了邓州人朋友圈的热点,建成后更是成为众多网红的打卡地。平成门各种角度的美图,迅速通过各种新媒体向外扩散传播,成为挤占邓州人手机相册的“内存杀手”和名副其实的网络地标! 高铁的开通,拉近了邓州与外界的联系。邓州东站仿照汉代粮仓、以“禾实丰登古粮仓,南水北调今渠首”为设计理念的主站房,像展开臂膀的迎客松一样屹立在郑万线上,欢迎着四海宾朋前来作客、投资、兴业,她是邓州对外联络的窗口、名片、地标。 景范坊、山门、春风阁、览秀亭、范文正公祠、先圣殿等浑厚大气的北方建筑,与百花洲小巧玲珑的江南园林和谐的融为一体,加上邓州明清土城墙东南角一段,构成了独特的书院园林景观。 作为范仲淹亲手创办文脉圣地、千古名篇《岳阳楼》的诞生地、域内目前唯一的国家4A级景区,花洲书院可以说是邓州的文旅地标。她吸引着全国各地的人们前来参观、研学、游玩,向来来往往的游客们展示着穰原大地的厚重历史。 编外雷锋团纪念馆座落于邓州城区东北部,是一座红旗造型建筑,高30米,上宽2.8米,下宽10.8米,是世界上目前建筑中最大的旗帜造型。她与编外雷锋团和众多先进事迹一起频频见诸于媒体报端,让人们过目不忘的独特造型,与她代表的雷锋战友几十年如一日“学雷锋做好事”的精神一道,树立起一座时代丰碑。现如今这面“红旗”,和站立在“红旗”下的人们正在用自己的行动和精神面貌打造闪耀神州大地的名片——中国第一雷锋城。 千百年来,巍巍佛塔见证了邓州的唐宋繁华,见证了元末炮火毁城后20年的悲悽荒凉(福胜寺塔也在浩劫中由十三层被毁为七层),又在明初指引金吾卫孔显在荒草萋萋中辨别方位,重建邓州回形古城。她经历了古穰城作为区域行政中心的豫西南邓州时代,经历了时期由州变县的低潮,还经历了解放战火洗礼后的古城新生,以及撤县建市的“探底回升”,如今她正在新时代里见证古城复兴,在将来她一定还会为守望的这片厚重的土地添“福”启“胜”。 一座塔一座城,她虽已“淹没”在了高楼大厦之中,但仍是邓州最原始的城市地标,是最内核的家乡记忆,更是几十代人关于家的心灵坐标。 以上是综合各方面因素列出的邓州十大地标建筑排行,在排列的过程中我们经过取舍,忍痛筛选掉了白马广场、中心医院大楼、突破口广场等一些也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建筑。那么你支持邓州的哪座地标建筑呢?
上一篇:今天如何打造城市文化新地标
下一篇:上海三大地标建筑引领城市新风貌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