流徽榭、灵谷塔、古天文仪器、湖熟古八景之梁台映月……一幅不大的画纸,线条远近、浓淡相宜,陆续呈现的是南京的一个个历史古迹。画作都出自青年画家刘莹莹之手。来南京十三年,继运动和徒步方式之后,这位新南京人又用独具特色的手绘形式探索着南京丰富的文保资源。人们蓦然发现,赏读南京古迹居然还有这样一个角度。 刘莹莹对南京古迹的绘制,最早可以追溯至复刻朱偰先生在《金陵古迹名胜影集》书中的一幅插图。在那之后,她画了很多南京文保,越画越觉得有趣,越画越爱。 刘莹莹告诉记者,她起初只将运动访古作为强身健体、愉悦身心的方式。后来,受南京“华夏古迹图”创始人邵世海的邀请,她复刻了朱偰先生书中的一幅插图。这幅图来自《金陵古迹名胜影集》,该书与《金陵古迹图考》相辅而行,系统地介绍了南京的历史文化遗存,对南京的古迹爱好者影响深远。 刘莹莹复刻的是南朝梁吴平忠侯萧景墓石刻,现位于栖霞区十月村,是全国重点文保单位;其石刻辟邪是南京城市象征,而西石柱则是现存南朝陵墓中保存最好的神道石柱。尤其值得一提的是,南朝帝王陵墓神道柱方版上的铭文,以作正书的稍多,反书的较少,而萧景墓石柱柱身近圆莲盖处的矩形石版上镌刻的“梁故侍中中抚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吴平忠侯萧公之神道”二十三字,便是反书或称曰“反左书”的代表作。 刘莹莹从小喜欢画画,师从何家英、尚可等国内知名画家。为了完成这项任务,她先将原图放大,然后以微型版画的样式,用小楷笔临摹。复刻中,刘莹莹对这幅图还做了一定修改,比如将图案中的最美南朝石柱放大了比例,竟然起到意想不到的视觉效果。后来,这幅图被“华夏古迹图”制作成《寻迹南京》的藏书票,以独到的风格吸引了无数文保爱好者。 “自那之后,我画了很多南京文保,越画越觉得有趣,越画越爱。”在此过程,刘莹莹又绘制了一些插图,她惊讶地发现,以中国画为专业的她,在钢笔画上却很具灵性。 比如作为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现代化天文台,紫金山天文台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,彰显了中西合璧、庄重朴实的艺术性。刘莹莹为此绘制了古天文仪器、古天文台牌坊。 流徽榭、中山陵、钟岚里……在这些画作中,人们看到的是一幅幅既熟悉又陌生的图景,它有一种静默之美,迥异于人们所熟悉的相机镜头,可是细细看下来,又备感亲切。“绘画一处古迹,首先要有感性认识,然后靠近它、深入了解它。这有点像新闻访谈,通过实地走访了解文物,与文物面对面交流,不断发问并寻找答案,这样才能画出文物的精气神。”刘莹莹说。 相比起拍照记录,刘莹莹在绘画中更需要调动主观能动性。“绘制古迹最难的就是缺乏细节材料支撑的时候,我不能凭空杜撰,艺术创作必须建立在翔实丰富的材料之上,理解它达到200分,才能画出100分的精彩。在绘制的过程中,我慢慢倾注自己的热情与思想,这个行为不再是记录,而是创作。”刘莹莹表示,摄影为了效果P图,太过分会被人指责,画则更加主观,可以随意做加减法。 也正因如此,在绘制古迹之后,刘莹莹发现,她对古迹有了更深切的认识。“比如辟邪这样的石刻,再去看石刻类文物,就像去看多年的老朋友,感觉自己的心与它们更加贴近了。” 十三年前,刘莹莹从安徽芜湖来南京读研,立刻被这座城市所吸引。她眼里的南京,“跨长江,临皖南,接淮扬,具有江南的婉约,皖南的古朴,淮扬的淳厚,多种文化元素集于一身,气息鲜明。”而在此之前,刘莹莹一直以运动方式亲近着南京的历史遗存。“我热爱爬山,经常徒步登上头陀岭、天堡城。 ” 在刘莹莹看来,南京作为十朝古都,文保资源十分丰富,不论走到哪里,都能遇到上至国保、下至区不可移动的文保单位,在博物馆和美术馆也能碰到不少。“南京的古迹,既是历代先贤留下的风骨,也为秀丽的江山填充了人文气息,使南京这座城灵动起来。寻迹南京,犹如聆听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诉说他的过往。”刘莹莹喜欢随心随性刷保,比如去爬一座山,到哪里去办事,她都会提前打开华夏古迹图App,看看自己要去的地方有哪些点。而她去得最多的就是紫金山。 明城墙龙脖子段、明城墙石城门……在南京相关文保中,刘莹莹画明城墙数量最多,画作多以传统徽章的形式勾勒,素材的采集也和以往不同,多为航拍所得。“航拍可以为画者提供全新视角。”在此过程中,刘莹莹的画作也以独到的角度引起广泛关注,并得到很多积极评价。此外,她画的城墙还被做成了一枚枚小小访古家的印章。 尽管很多人都认为刘莹莹画得很漂亮,但这并不代表刘莹莹的创作是一帆风顺的,且不乏失败之作。“绘画是艺与技的融合。”刘莹莹表示,画什么和怎么画同等重要,空有技术的作品令人乏味,对立意高尚却表现力差的作品,人们会漠视,提升技艺是画家一生追寻的目标。 刘莹莹告诉记者,下一步,她将筹划举办自己的文保专题展。用她自己的话说,她之前对南京文保的创作只能叫简笔画,真正的作品还没开始。
上一篇:惠州大道见证新增长极加速崛起|我们走在大道上
下一篇:@成都人我们身边的城市地标建筑邀您打卡啦!
|